“同學,如果你目前正遇難關,可到此窗口先吃,待經濟情況好轉再付,我愿意替你父母照顧好你,相信一切都會好的,我們一起加油!”9月初開學季,安慶師范大學校園一處食堂外張貼了一條溫情告示。
據中國青年報報道,9月26日,有同學將安慶師范食堂的告示拍下發至抖音平臺,一經發布,獲得廣大網友點贊。一條點贊近4萬的評論說:“好的學校不用宣傳,學生自己會給你宣傳。”一位網友留言道:“我覺得一所好的大學,不能只局限于科研水平和教師的教書水平,還要有足夠的人文關懷。”“我們不會讓任何一個學生餓著肚子去上課。” 在談及為何提供“先食后付”服務時,該校龍湖食堂餐飲負責人廖兵兵如是說。
“先食后付”,不是吃完付款,而是先記賬,日后有錢再付。學校食堂設立專門的窗口,給有臨時困難的學生提供“先食后付”就餐綠色通道,雖然只是一個小舉措,卻令學生感到溫暖。學生和輿論對學校此舉一致點贊表明,大學應該追求人性化的管理,多一些人文關懷。
近年來,高校在幫困助學方面,已有不少人性化實踐。比如,利用大數據,對學生在學校食堂的消費情況進行分析,篩查出消費額低的貧困學生,“悄悄”地給他們的飯卡打錢。這既保護貧困學生隱私,又讓幫困在“不動聲色”中做到精準,受到學生和輿論好評。
“先食后付”針對的是有臨時困難的學生。每個學生的家庭經濟條件不同,高校的幫困助學措施,也是多元的。針對家庭突發變故,有臨時困難的學生,高校會提供一定的補助金。但是,申請補助金需要一定程序和時間,對于臨時出現困難的學生,如果有更多靈活的措施,會讓學生得到更及時的幫扶。
有學生確實會陷入飯卡里沒有錢的吃飯困境。有的是因為家里沒有及時給生活費,有的是因為有其他開銷,擠占了生活費……以往,遇到這種情況,有的學生是向同學借錢充值,有的則是“飽一頓饑一頓”。學校食堂推出“先食后付”的貼心服務,讓所有學生都不再擔心飯卡里沒錢,吃不上飯。
當然,也有人擔心,“先食后付”,會不會讓有的學生“習慣”在食堂吃飯“打白條”“賒賬”,而把家長給的生活費用于其他開銷,這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消費習慣。對此,學校食堂不妨進一步完善對“先食后付”的管理,如對學生“先食后付”的情況進行統計,是偶爾“先食后付”,還是經常、長期“先食后付”。
對于經常、長期“先食后付”的學生,則要進一步了解其家庭經濟情況。如果“先食后付”是因為家庭經濟困難,學校應該給予其困難補助金,免除所欠飯費;如果是因為學生缺乏理財規劃,存在其他方面過度消費、超前消費,則要加強對學生的理財教育,引導他們合理消費。
就此看,“先食后付”,不僅是學校給學生提供的人性化服務,也是對學生進行理財教育的“窗口”。大學對學生的管理和服務,都要基于育人,實現管理育人、服務育人。
來源:羊城晚報